7-9月是寶寶爬行的關鍵期,寶爸寶媽如何做?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知道了爬行的重要性,但是,如何讓寶寶爬的好,爬的正確,爬的時間足夠長,確實需要家長費功夫了。
我家寶寶從7月底開始爬行,一直爬到12個月,大概累計爬了300多小時,希望我的經驗能夠給題主借鑒。
使用正確的方法“教”寶寶爬行
每個正常寶寶都一定會、早晚會站會走會跑,但不一定每個寶寶都會爬行,
周圍很多家長都說自己寶寶不會爬或者沒有爬過,
其實原因是:家長沒有正確幫助孩子學習爬行。
題主說到7-9個月是爬行關鍵期,其實,有點短了
,爬行的關鍵期是6-13個月,其中6-7個月是匍匐爬行期,8-13個月是手膝爬行期。
1.使用推爬的辦法幫助寶寶匍匐爬行
如果前期寶寶的俯趴翻身鍛煉足夠充分,5個月的時候寶寶就可以學習匍匐爬行了,家長用推爬幫助寶寶,具體做法是:
先在寶寶左前方放一個玩具寶寶腹部貼地把寶寶右腿大小腿(膝蓋)呈90°直角彎曲,寶寶的腳內側貼地向外,大拇腳指貼地
大人的手掌抵住寶寶腳掌,不需用力,只作為寶寶蹬右腿發力的輔助工具
拍拍寶寶左手,提示他去夠玩具
寶寶會用右大拇腳指向前一蹬爬出去一步
如此再換成右手+左腿
如果寶寶不蹬腿,大人可以推一下屁股提示他向前
推爬的注意點:
爬行時,寶寶的大腳指頭必須挨著地面,通過和地面的摩擦產生向前蹬的力量,大人不要用自己的手去推寶寶的腳掌
。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教寶寶爬行之前,大人自己匍匐爬行一下,感受腳指是怎么蹬地的,四肢是如何協調的。玩具需要放在寶寶蹬一下就可以夠到的地方,不要一下放太遠,寶寶會知難而退。
左右兩側爬行的次數要一樣,避免出現兩側肌肉鍛煉不平衡的情況。
2.使用毛巾幫助寶寶手膝爬
手膝爬行需要寶寶有足夠的臂力可以把自己撐起來,并且爬行的時候脊背是直的,而不是陷下去的,大人可以使用一個毛巾幫助寶寶掌握手膝爬姿勢。
一個大人用毛巾繞過寶寶肚子把寶寶提起來,提起來的幅度是寶寶的膝蓋和手掌著地另一個大人,一手抓住寶寶左手前臂,一手握住寶寶右腿小腿,保證寶寶腳背貼地,腳掌向后,然后同時!一定是同時!左手+右腿向前爬一步。
如此方法換右手+左腿。
提供安全的寬闊的室內場地讓寶寶自由爬行
建議家里不要設置圍欄
,把孩子圈在圍欄里,這樣的話寶寶爬不開,并且很早就開始扶著站起來,寶寶一旦學會站立,就很難愿意爬行了。最好是,
家里客廳把茶幾挪開,盡量騰出更廣的空間,把地拖干凈,把危險的物品收起來,讓寶寶各個房間自由爬行
。在家里準備適合爬行的道具
家長可以買一些適合寶寶爬行的道具,比如,
宜家的隧道,半圓感統訓練爬爬梯
。天氣不好的時候,可以在家豐富一下爬行體驗。
有足夠的勇氣帶寶寶戶外爬行
家里的場地是有限的,而且有家具的地方很容易就扶站了,寶寶爬夠了以后就覺得沒意思了,接下來就要戶外爬了,比較適合戶外爬行的場地是:
商場小區
早教機構
酒店大堂
游樂場
戶外爬很挑戰家庭育兒觀的,很多老人是接受不了的,覺得外面臟,地上有細菌有病毒,怎么能爬在地上!
我的心得是:育兒要膽大心細
我兒子這些地方都爬過,帶好護膝保護膝蓋,我隨身裝著洗手液,爬完以后立刻洗手,回家再洗一次,沒有任何問題,從來沒有生過病,特別皮實,爬的飛快。
我婆婆很開明,我給她科普了爬行的重要性后,她也會帶著該子出去戶外爬,算是與時俱進的老人了。
戶外爬還能增加寶寶的感官刺激和視力發育,寶寶的體驗感是不一樣的。
如果家人實在接受不了戶外爬行,可以退而求其次,去游樂場,很多游樂場都設置了爬行的隧道之類的,挑周內人不多的時候帶寶寶去爬也是可以的。逐漸提高爬行難度
習慣戶外爬了以后,可以帶寶寶爬樓梯,爬斜坡,增加爬行難度。
我家旁邊有個公園,公園里有一長段臺階,大概80個,我兒子可以爬上去再爬下來,爬累了就坐臺階上摳摳石頭,摳膩了繼續爬。
家長有耐心和寶寶一起爬
爬行期的時候,大人最好和寶寶多玩一些爬行的游戲,增加爬行的樂趣。
我兒子手膝爬的時候,我經常和他一起爬著追球,我的膝蓋上好多淤青,但是孩子的腿和膝蓋卻沒有淤青。
所以,有的大人會覺得爬多了把孩子膝蓋磨疼了,磨壞了,真的都是想多了!寶寶的膝蓋脂肪比大人多太多。
注意爬行姿勢的正確性
爬行固然有很多益處,
但是如果爬行姿勢錯誤,也會造成不良的后果,比如走路一腳深一腳淺,身體兩側肌肉發展不平衡等。
錯誤的爬行姿勢有:
紅軍過草地式,拖著一條腿爬坐著爬
屁股撅起來的小熊爬
爬行時一條腿是膝蓋著地,一條腿是腳掌著地,掌膝混合式爬行
爬行期就是這樣,
需要合適的環境+有趣的游戲+家長的耐心,才能讓寶寶愛上爬行
,等到寶寶開始扶著站,扶著走以后,基本就不愛爬了,除非到游樂場的時候還可以再爬一會。爬行期很短暫但也很珍貴,充分的爬行對寶寶有很多深遠的影響,比如協調能力好,空間感強,身體健康結實,寶寶更聰明。
最直接的積極意義就是:寶寶獨立行走不是問題,不用學步帶,不用學步車,大人完全不用扶,小寶寶們已經蓄勢待發了。
我是堅持科學育兒的墨仔媽媽,一名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的嬰幼兒睡眠指導師,與孩子一起成長,最更好的自己,更好的媽媽。 -----養育孩子不僅需要愛,還需要知識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文章作者的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真實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原創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