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中國500年的王陽明心學,你知道幾成他的思想?
王陽明是明朝著名的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原名叫王守仁,別號陽明先生。他創辦的心學思想流傳至今,絕非浪得虛名,概括起來他學說的中心意思大概有以下幾層思想。
一、真正的內心強大
王陽明心學道:做人要有克已的功夫,人應該在具體的事情上磨練自己,才能站得穩,才能靜亦定,動亦定。人必須在事上磨練,在事上用功才會有幫助。如果只愛靜,遇事就會慌亂,始終不會有進步。那靜時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斂,實際上卻是放縱沉淪。
宋代蘇洵在《心術》中寫到:“為將之道,當先治心。然后可以制厲害,可待敵”。真正的內心強大,真正的安定,安靜,不是靜坐能得到的。真正的安靜,需要經得起“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的考驗。
二、無善無惡
王陽明心學道:對待善惡,世人只從形體上著眼,錯誤在所難免。天生萬物哪里有善惡之分呢?你想賞花,花就是善的,草就是惡的??扇缬幸惶?,你想在門前搞個草坪,草又是善的,草坪里的花就被你當成惡的了。這種“善惡”都是又人的私欲產生,因而就是錯誤的。
天下的萬事萬物哪里有什么善惡之分?都是人強行加到它的上面的。同樣是一座高山,旅游的人認為它是善的,有急事要翻越它的人就認為是惡的。同樣一個人,在朋友心中是善的,而到了他的敵人心中,他就是十惡不赦的。
三、胸中的圣人
王陽明心學道:個個人心有仲尼,自將聞見苦遮迷。而今指與真頭面,只是良知更莫疑。人皆有良知,圣人之學,就是致此良知。自然而致的是圣人,勉強而致的是賢人,不肯致的是愚人。雖是愚人,只要他肯致良知,就和圣人無異。此良知所以為圣愚之同具備,而皆可為堯舜者,以此也。
普通人心中的“圣人”為自身不當的行為、觀念所掩埋、所遮蔽,人若要成為圣人,則必須除掉這些遮蔽本心的行為和觀念。
四、讀書不要記得
王陽明心學道:讀書不是為了記得,只要理解了就行,為什么非要記得?其實,理解已是次要的了,重要是的使自心的本體光明。如果只是求記住,就不能理解,如果只是求理解,就不能使自心的本體光明了。
讀書的目的是培養自心本體,如果我們讀書,不能觸動我們的內心,不能在我們的內心發現、昌明良知、道理,那么我們將什么也得不到。因此讀書的最高境界是“虛靈不昧,眾理具而萬事出。心外無理,心外無事?!?/p>
以上是王陽明心學的幾大哲學理解,如果你讀懂了,就能知道幾百年前古人的智慧是多么的牛逼。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文章作者的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真實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原創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