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厲批評三原則——上司的哲學(14)
為松下幸之助工作將近25年的六笠正弘說松下“一向謙卑為懷,對每個人都畢恭畢敬”,他甚至連小店員都會行恭敬的鞠躬禮。但就是這樣一個謙和、熱情的松下,批評起下屬來卻非常地嚴厲和冷酷。這很值得我們深思。
我們來看下面這樣一個案例:
炎熱的一天,松下幸之助布置后藤留下幾個人加班趕任務。工作很緊張,也很累,幾個加班員工中途休息打球去了。后藤也正要去,恰好碰上了趕來察看的松下。松下很生氣,嚴厲責罵后藤。并說:“后藤,怎么連你也做這種事?”后藤感到很羞愧,再三道歉。雖被老板責罵,內心里卻有一種喜悅:“老板非??粗匚野?!”。
又有一次,后藤未經請示就擅自變更了承包定額單價。松下知道后,守著客人的面大聲責罵后藤,客人出面求情也不肯罷休。松下一邊罵,一邊用手中捅爐子的鐵通條使勁敲打火爐,直到把通條都敲彎了。后藤本來就患有貧血的毛病,在這陣暴風驟雨的責罵聲中,悔恨交加,當場昏倒了。第二天剛上班,后藤桌上的電話就響了,“后藤嗎?我沒有特別的事,只想問一下,你是否還介意昨晚的事……沒有就好了?!?/p>
這個故事一直給我很大的啟發,之前我也做過很多的思考。最近圍繞“如何面對下屬的錯誤”又思考了許多,感覺以前的思考有些浮淺。
松下的“批評”違背了我們傳統的觀點,表現了嚴厲性的一面:一是“點名”批評;二是“公開”批評。這是許多領導難以做到和認同的,我們很多人批評下屬“放不開”,嚴厲不起來,結果下屬的錯誤得不到糾正,自己的權威也沒有樹立起來。
實際上,“罵一聲”“吼一聲”是任何說教無法取代的,但是你的“嚴厲”應當遵循下面三條原則:
第一,批評可以公開,是因為這件事值得你批
不要什么事都讓你大動肝火。在你想公開批評下屬的時候,你要冷靜地想一下,這是一個什么性質的錯誤,這件事值不值得你“拿出來”公開地批評。
公開批評的目的不僅僅是讓當事人從中得到教訓,更重要的是要能夠讓其他人從此得到教育,讓這件“事”從此沒有人再敢違犯。
后藤未經請示就擅自變更了承包定額單價,這件事嚴重地違背了企業的組織和權力規則。松下守著客人的面大聲責罵后藤,不僅僅是針對后藤本人,而是要通過這件事,告訴其他員工,包括供應商、客戶,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當批評是公開進行的時候,批評是批給他人看的,不是批給當事人看的。不是這個“人”,而是這件“事”讓你不能寬容。沒有教育目的的批評是胡批亂批,是為了批評而批評,這樣不僅不會收到效果,反而會傷害他人的心。
第二,批評可以對人,是因為這個人值得你批
不是什么人想批評就可以批評的,批評也不能一視同仁。在你想批評下屬的時候,你要冷靜地想一下,這個犯錯誤的人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你對他有什么樣的期望,是不是值得你批評。
當你想罵人的時候,你不僅要想到對方是否能夠“受得起”,還要想到你是否能夠“還得起”。如果你不能讓對方在“罵聲”中成長起來,你就不要輕易地去“罵人”。
松下一句“后藤,怎么連你也做這種事?”讓后藤知道自己在松下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事后他認為這個責罵很得當,雖被責罵了,但內心里卻有一種喜悅。日后談起這件事,他還深有感觸地說,一邊被責罵,一邊有令人感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性”。
當批評是對人的時候,批評就是一種期望,不是這件“事”而是這個“人”讓你不能原諒。有所期望,批評才會充滿愛意,沒有愛心的批評會消弱他人的自信心,會招致他人的反對和抵觸。
第三,公開,就不要對人;對人,就不要公開
批評可以公開,也可以對人,但最好不要既公開,又對人。如果是這樣,你無疑是把對方擺在了你的對立面,在他看來你這不是批評,而是和他過不去,要么是借事“整人”,要么是借事“趕人”。
松下教訓“后藤,怎么連你也做這種事?”是沖著人不是沖著事來的,這個時候,批評是私下進行的。但是,當他公開責罵的時候,卻沒有忘記親自給后藤打個電話:“你是否還介意昨晚的事?”讓后藤感覺到“責罵”并不是針對他個人來的。
這就是松下的批評藝術,“人”與“事”分得很清楚,我們很多領導的批評沒有效果,而且得罪人,根本的一點就是沒有把“人”與“事”弄清楚,不該公開的公開,不該對人的對人,要么就是又公開又對人。不清楚自己是為什么發火,也不清楚自己的批評要達到什么目的。
我們說批評無式,并不是說你可以“隨心所欲”。你一旦什么人也罵,什么事也罵,你離挨罵也就不遠了。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文章作者的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真實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原創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