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的質量不是由內容決定,而是框架
高材生和職場精英在記筆記時,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使用框架。
李柘遠是一位學霸。他高考時,直接考入美國耶魯大學,本科畢業后被哈佛商學院錄取。他的學習筆記是板書、線索、總結三分框架,也就是康奈爾筆記法。
麥肯錫是一家知名的咨詢公司,全球100強企業中有70%是它的客戶。麥肯錫咨詢顧問的業務筆記全部有框架,比如2W1H、空雨傘、一條信息一個圖表等等。
為什么高材生、職場精英記筆記時都用框架?
1. 框架就是規則,明確要記哪些內容
相聲中常說“臺上無大小,臺下立規矩”。意思是為了效果,臺上隨意調侃可以,到了臺下要尊師重道,有規矩。其實,這句話本身也是一條規則,規定了臺上和臺下的行為。
有了規則,就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比如法律規定搶劫不能做、見義勇為可以做;公司制度規定遲到早退不行、改進工作方法可以;家庭約定整日打游戲不可以、早睡早起棒棒噠。
筆記中有了規則,也就明確哪些內容必須記,避免這個要不要記,那個好像要記的尷尬。
2. 框架就是工具,提升效率
為了提升效率,不同的工作會用不同的辦公軟件。比如寫報告用word;做報表用excel;方案展示呢,自然是ppt。
如果選錯工具不僅降低效率,還會增大出錯的概率。比如做報表時用word,遇到計算只能一邊按計算器一邊輸入,而且很容易算錯。而excel可以用函數計算,也不用一個一個數據按,選中對應區域即可。
可以說,選對工具可以大大簡化工作,提升效率,降低出錯率。
筆記中的框架=電腦中的軟件。選擇合適的框架可以提高記筆記的速度和質量。比如學習時,用康奈爾框架;工作時用2W1H、空雨傘框架等等。
3.框架就是分類,整潔清晰好查找
一個房子的每個房間都有不同的功能,所以從事的活動也不同。比如睡覺來臥室、看電視到客廳、洗澡去衛生間等等。這樣生活才舒適方便,不會出現混亂,比如在客廳洗澡、在衛生間吃東西。
筆記有了框架就變成了一所房子,不同的區域放不同的信息,井然有序不會混亂,而且也非常容易查找。
4.框架就是方向,有利于思考
我們經常遇到這種情況,剛剛接手的項目數據太多,不知道從何入手;寫好的報告,卻突然想起來某個內容沒寫。
通常,我們會認為是自己不會分析或者考慮的不夠全面,而事實上是我們不會借用框架。
著名的投資人——查理芒格有一張投資原則清單。任何一個投資項目,他會用它來分析。這張清單就是一個思考框架,指導查理芒格要思考些什么,并避免遺漏。
一個好的框架規定了我們思考的方向,并避免出現遺漏。
如何用框架做筆記?
首先,積累模型框架。
使用框架的前提是有框架可用,所以平時要多多積累。積累時要注意兩個問題,第一個是搞清楚框架使用的場景;第二個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調整;
其次,不同的場景選擇不同的框架。選對了工具才能提高效率,所以要按當下的場景來選擇框架,比如做時間管理用時間管理四象限框架、做計劃用PDCA循環模型、商業分析用3C理論模型等等;
最后,按照框架記錄。
常用的筆記框架
1. 聽課用的康納爾筆記法
板書區:寫黑板上寫的和老師講授的內容;
線索區:寫用來回憶板書內容的關鍵詞;
總結區:用一兩句話描述這節課的重點是什么。
復習時,將板書內容蓋上,憑借線索區來回憶板書內容。時間來不及的情況下,可以用總結區進行快速復習。
2. 思考某個內容用的芬蘭筆記法
發散思考區:在中心寫下要思考的內容,然后把自己想到的所有答案寫在問題的周圍;
理由區:將所有想到的答案進行刪減,并總結出最重要的三個理由;
總結區:最后用一句話來描述成果。
3. 解決問題用的16格筆記法
首先,在左上角第一個寫主題和日期,主題是自己要解決的問題;
其次,在其余15格寫自己想到的方法或者從書中看到的方法,每個格子只寫一個想法;
之后,寫滿所有格子之后,重新回顧這些想法,挑選出最好的7個,接下來再回顧一遍,挑選出最好的3個;
最后,思考如何用這個3個想法來解決問題。
成長最快的方式就是借勢,即借用他人的成果幫助我們更好的學習和工作。借勢是一種思維,而不是行為,有了這種思維才能更好的利用資源,快速實現我們的目標,所以,從現在開始用框架記筆記吧。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文章作者的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真實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原創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