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貿試驗區掛牌整一年 百姓身邊“自貿紅利”越來越多
天津自貿試驗區掛牌整一年
——百姓身邊“自貿紅利”越來越多
今天(21日)是天津自貿試驗區掛牌滿一周年之際。截至目前,天津自貿試驗區已經完成90項改革任務中的49項;175項自主創新制度清單已落地超過70%;京津冀整體通關物流成本減少近30%。以可復制、可推廣為基本要求,天津自貿試驗區正加快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
洋貨
提到自貿試驗區,市民感受最多的也許是“洋貨”。走在五大道,當年的英租界成為如今游人如織的民園,園內的“保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銷售著世界各地商品。歷史更迭,這里由曾經“被動開放”實現了如今“自由貿易”的巨變。天津自貿試驗區掛牌一年來,市民身邊的“新洋貨市場”多了起來。于家堡環球購使京津旅客享受“海淘”便利,歐貿中心讓市民家門口逛“國際超市”,近30個東疆進口商品直營店為京津冀和青海、云南、河南等地居民帶去“自貿紅利”……
除了這些,自貿試驗區帶來了更多百姓“看不見”的創新。一年來,國家部委和本市相關部門先后出臺100多個與天津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配套的支持文件,“傾全力”推進制度創新。
機場片區
在自貿試驗區機場片區,“批次進出,集中申報”制度和物聯網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的應用,為企業貨物通關提供便利?!帮w機出了故障,停飛一天就會造成數十萬元損失。而如今,維修部件的清關時間由過去3至5天縮短到15分鐘,節約大量成本?!惫诺吕锲婧娇战Y構服務(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杰告訴記者。
東疆港片區
在東疆港片區,平均每天都有約1000個集裝箱、2萬多噸進口肉類和水產品從碼頭上岸,無需多停留就直接被運送到保稅冷庫,接受檢驗檢疫、海關設立的“電子口岸”“單一窗口”等創新便捷查驗,從天津發往全國各地。在中心商務片區,騰訊開放平臺、甲骨文—天津大學創始空間等20家眾創空間和1781家創業企業相繼落戶,“自貿+雙創”疊加優勢吸引創新資源紛至沓來。
一周年來的成長
副市長閻慶民介紹,今年1至3月,天津自貿試驗區新設外資企業196家,增長89%,注冊資本536.3億元,增長118%。在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方面,目前三地設立了10個直通天津港的“無水港”,實施了京津冀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整體通關物流成本減少近30%。
問津聚焦
記者 郭熠
編輯 郭維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文章作者的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真實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原創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