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解放陽氣的千古經方!化解腿涼、腿疼、腰有濕氣
本文理論依據:《仲景方藥古今應用》、《方劑學》、《中醫診斷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說,文君然繼續帶您一起感受經方的魅力。
老規矩,我們先來看一張醫案吧。
話說有這么一個男子,年50歲,什么毛病呢?就是腰腿和兩只腳酸疼酸疼的,同時還發涼,兩條腿發沉,腰部酸而沉重,渾身比較怕冷。
一開始,他以為這是風濕病,吃了好多中成藥,也用過西藥,可效果雖然有一點,但始終不明顯。后來,癥狀越來越明顯,他找到了當時的一位經方大家,姓劉。具體的,我就不多說了,避免廣告嫌疑。
醫家在了解他的情況后,就看他的舌脈,發現舌體胖大,舌苔白滑,脈象沉緩。于是就寫了一張小方子:
茯苓30克,白術15克,干姜14克,炙甘草10克。
患者拿到之后,心中暗自揣度:“就這么四味藥,能行嗎?我花那么多錢掛你的號,就給我開這么點東西”?
醫家似乎也看出來患者的心思了,安然囑曰:“拿去服用。藥雖少,但力專,不必多疑”。
就這樣,患者回去以后用了12劑,雙腳和雙腿開始變得熱乎了,疼痛、酸沉之感基本消失。
這是怎么回事???
我告訴你,患者的問題在于,陽氣被寒濕之氣“困住”了,出不來。醫家把陽氣“解放出來”,所以就治好了。
一切還得從舌脈說起。
你看這個患者,舌體胖大,舌苔白滑,這是寒濕困積,陽氣不得宣發外達所致。脈象沉緩,沉,說明病在里,緩,說明濕氣阻滯脈道,經氣不利,這還是告訴我們體內有寒濕。寒濕之邪,蘊于腰間,下注于雙腿雙足,陽氣被困遏,所以局部就會酸痛、發涼、怕冷。這里的癥結,就在于寒濕之邪。想辦法把寒濕化散掉,問題就解決了。
怎么操作???
醫家用的方子,其實很簡單,就是張仲景在《金匱要略》里面記載的甘草干姜茯苓白術湯,也叫作甘姜術苓湯。原方配伍就是甘草6克,干姜12克,茯苓12克,白術6克,其中,干姜散寒濕,茯苓利水除濕,白術苦溫燥濕,二者配合干姜化濕氣,甘草配合干姜辛甘化陽,進一步驅逐寒氣。這就是基本思路。
經過這樣的一頓操作,患者的陽氣被解放出來,宛如陰霾散盡,陽光普照。
我為什么要說這個醫方和醫案???我告訴你,現在有很多腰肌勞損、腰椎病變的人,你去辯證,都屬于上面這個問題,主要表現,就是腰身和雙腿沉重,疼痛,發涼,舌體胖大,苔白滑膩?;颊哂行r候找不到門路,部分醫家對此也不認識。這是很可惜的。我這篇文字寫出來,就希望能給此類患者提個醒。至于說方劑的加減應用,普通讀者必須在中醫師辨證指導下進行。
好了,文章就寫這么多。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文章作者的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真實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原創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