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的自信,從這幾方面做起
家庭教育是一門藝術,父母給予孩子的教育,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明朝那些事兒》中有一句話:張牙舞爪的人,往往是脆弱的。因為真正強大的人,是自信的,自信就會溫和,溫和就會堅定。
先天氣質類型
趨避性較強的孩子,在孩子首次遇到新刺激時,所表現的態度為“退縮”;表現出的也是膽小、不自信的行為。
家庭教養方式
從家庭教養方式來分析,導致孩子不自信的因素有:
1、看不到孩子身上的優點,對孩子有過高要求
2、帶有條件的愛的表達----你把這個積木搭好了,媽媽就抱抱
3、不和諧的家庭氛圍,家中經常出現家人的爭吵或者冷戰
4、對孩子過度夸大的表揚與夸贊
5、在比較中長大的孩子,家人經常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來做比較,進行批評教育
6、家人包辦代替過多
想要培養孩子自信心需要從孩子的生理發育以及家庭教養方式兩方面入手。
1、多做撫觸、多擁抱
2、給孩子肯定的眼神、給孩子足夠的陪伴
3、良好親子依戀感情的建立、一歲內有固定的帶養人
4、給孩子豐富的社會交往環境、給孩子新鮮挑戰的機會
5、給孩子有力的鼓勵、不帶條件的關愛與陪伴
6、不給孩子貼負面標簽、不與別的孩子進行對比評價
7、適當的放手、發現孩子的優勢之處,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優點、不設限
8、讓孩子不怕錯、敢犯錯、敢探索、并且多參與集體活動,增加與同齡伙伴的交流
9、多學習一些技能,讓孩子在能力中找到成就感
10、不要用外在獎勵瓦解孩子興趣的內部動機
11、讓孩子對自我有清晰的認知
12、給孩子選擇的機會,讓孩子能自己做主。得到家長的認可與無條件接納
當我們能夠在與孩子成長和交流中做到這些方面,那么培養出一個自信的孩子,便不是難事了。
在心理學家斯科特·派克的《少有人走的路》中描述了一個場景,一個母親找心理醫生說,大學畢業的兒子什么都不做。最后,心理醫生的幾句話,讓這位母親啞口無言。
#給孩子進行“肯定”教育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文章作者的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真實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原創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